兒童畫24:紙盤創作~四季之美
將四季之美收納在小小紙盤裡,好似一個美麗的地球呢!
最近恩珈常會問我:「媽咪,現在台灣是白天還是晚上?阿公阿嬤睡著了嗎?」
「為什麼美國和台灣白天晚上會相反阿?」
「為什麼地球會有白天和晚上?」
「現在台灣跟我們一樣是冬天嗎?」、、、
每天被孩子的「為什麼?」一堆問號撲天蓋地的沖襲我的生活,
不過卻也知道孩子小小腦袋瓜裡不停的再觀察這世界的美妙!
這次就透過影片和孩子們的互動(有人當地球,有人當太陽)來讓孩子初略理解日夜和四季的變化,
並動手做出四季之美收納在自己心中的小小天地裡囉!
一、引導
(一)四季的變化
宇宙奇觀(12) 四季的變化 (普通話)
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。當公轉時,因地球的地軸傾斜23.5度,造成太陽直射位置出現變動,
進而造成一年之中,同一地區地表吸收的熱量與氣溫有高低變化,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四季變化。(以北半球來說)
春分(三月21、22日),太陽直射赤道。之後太陽直射位置一直往北移動。
夏至(六月21、22日),太陽直射北迴歸線。之後太陽直射位置往南移動。
秋分(九月21、22日),太陽直射赤道。之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南移動。
冬至(十二月21、22日),太陽直射南迴歸線。之後太陽直射位置往北移動。
如此週而復始,循環不停。
另外,也因為地軸傾斜的關係,造成照射範圍的變化,也就是晝夜長短的變化。
春分當日,大致均分,所以高、低緯度各地的單日照射時間一樣長,都是12小時。
冬至到夏至期間,北半球照射範圍越來越廣(南半球照射範圍則越來越小),日照時間也就隨著增加,結果白天時間就越來越長。
高緯度地區由於緯圈小,狀況最明顯,極圈以內甚至出現永晝情形。
夏至到冬至期間,北半球照射範圍越來越小(南半球照射範圍則越來越廣),日照時間也就隨著減少,結果白天時間就越來越短。
高緯度地區由於緯圈小,且是最早脫離日照範圍,所以夜晚時間明顯拉長,極圈以內甚至出現永夜。
結論,因地軸傾斜與地球繞太陽公轉,造成地球上出現「四季變化」與「晝夜變化」。
(二)四季的風景
1.《天下雜誌》邀請資深的攝影家林麗芳和陳應欽,
以影音和平面照片記錄台灣之美,
影片《發現美麗台灣之春夏秋冬》紀錄片精華PO網後,
網友感動地直呼「台灣真的好美!」
2.網路影片
(三)藝術家不同的四季展現
一分鐘看藝術-第一季: 四季
二、材料
紙盤、牙籤、食物花紋紙墊、落葉、色紙、壓克力顏料、剪刀、白膠
三、創作過程與方法
將紙盤劃分成四等分
用壓可力顏料將四等分按照春夏秋冬的感受塗上背景顏色
春天用落葉貼出青草,教孩子用對稱法剪出蝴蝶
夏天用花紋紙墊當成美麗的浪花,再用色紙、牙籤做出帆船,並剪出一個可愛的太陽
秋天貼上我們秋天時蒐集的落葉
冬天黏上一個可愛的雪人
最後在紙盤背後用熱融膠黏上一條毛線,這樣的四季風景就可以掛在牆上欣賞囉!
孩子們用心布置屬於自己的四季之美,
手做能讓孩子專注投入,這樣的神情最迷人!
四、作品欣賞
恩恩
珈珈
Daneil
憲威
晨昕
Triston